最近,不少地區(qū)進入雨季。一場大雨過后,在馬路邊、灌木叢下都可以發(fā)現不少小動物活動的蹤跡,其中就包括一群氣定神閑的大蝸牛!
膽子小的可能對它們敬而遠之,然而有些膽大的硬核網友,竟然說“想吃”。
但是!我們在路上看到非洲大蝸牛,千萬不要摸,不要去踩,更不要撿回家吃!畢竟血淋淋的案例擺在我們面前:
1985年,臺灣一家9口人食用未經煮熟透的非洲大蝸牛后,全部感染該寄生蟲。
1999年,臺中一家6口生吃被蝸牛爬過的有機蔬菜后,全部感染廣州管圓線蟲,導致腦膜炎。
對此,深圳疾控也在近日發(fā)布提醒:這種蝸牛是一種外來入侵物種,滿身都是細菌,一定要敬而遠之。
非洲大蝸牛
已被列為進出境二類檢疫性有害生物
雨后出沒的這種大蝸牛,叫非洲大蝸牛,又稱褐云瑪瑙螺(沒錯,蝸牛和螺其實屬于同一家族)。
它是世界上最大的蝸牛,老家在非洲東部,非洲人至今都很愛吃。
在國內,廈門大學是有文字記載中國最早發(fā)現非洲大蝸牛的地點。
20世紀上半葉,一位華僑從新加坡運回中國的植物中,無意夾帶了非洲大蝸牛的卵和幼螺,此后大蝸牛開始在廈門繁殖,并進一步傳播到其他地區(qū)。成為我國首批16種外來入侵物種之一。
這種“巨獸”吃起東西毫不含糊,各種蔬菜、農作物、植物,田里的樹上的,統(tǒng)統(tǒng)一掃光,所到之處,寸草不生,目前已經被我國列為進出境二類檢疫性有害生物。
大蝸牛每只攜帶100條寄生蟲
最可怕的是,生在野外的非洲大蝸牛非常臟!
它們的黏液或糞便里,可能攜帶很多寄生蟲和病原菌,尤其是廣州管圓線蟲。
專家介紹,廣州管圓線蟲感染人體后可在人體各器官間移行,侵襲中樞神經、肺部、眼部等,造成腦膜炎、腦膜腦炎、視覺損傷甚至失明。
在廣東,廣州管圓線蟲的感染率約為31.0%,感染度為介于89.2-154.2條/螺。
也就是說,一只非洲大蝸牛身上,很可能有上100條這種寄生蟲。
做到以下幾點,就能遠離管圓線蟲
1.不食用生螺肉;
2.避免破損皮膚、黏膜直接接觸“大蝸牛”的排泄物、黏液、組織;
3.接觸褐云瑪瑙螺后注意清潔雙手;
4.注意螺與食物的隔離,避免蔬果、沙拉等食物被螺污染。
看到大蝸牛應怎樣處理?
1.在小區(qū)發(fā)現數量較多的“大蝸牛”:可以告訴物業(yè)進行處理,專業(yè)殺滅病蟲害的公司也可以處理。
2.如果在家里發(fā)現少數蝸牛:可以利用家中的食鹽處理。只要蝸牛一碰到鹽,它體內的水份就會被吸干,蝸牛的身體就會慢慢萎縮而死。
凡注有"環(huán)球傳媒網"或電頭為"環(huán)球傳媒網"的稿件,均為環(huán)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,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;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"環(huán)球傳媒網",并保留"環(huán)球傳媒網"的電頭。
資訊
- 銀華中證港股通醫(yī)藥衛(wèi)生綜合ETF基金06月13日下跌3.82%
- 廣發(fā)恒生科技ETF(QDII)凈值下跌4.48% 場內價格溢價率為0.65%
- “化石獵人”發(fā)現歐洲最大掠食性恐龍 長度超過10米!
- 《花木蘭》口碑撲街兩年之后的新作 《夢華錄》表現如何?
- 搶車廠的靈魂?CarPlay已經不僅僅是一個APP
- 觀影總人次156.4萬 六一檔電影總票房破5000萬
- “多編劇時代”來了 對劇本而言是好事嗎?
- 《花兒與少年》時隔五年回歸 第四季節(jié)目官宣定檔
- 經紀人員不得發(fā)布或者雇傭營銷號發(fā)布引發(fā)粉絲互撕
- 拿回商標權?魚丁糸回應:一無所悉已請律師詢問